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又到一年大学生毕业时,京沪户口奇货可居,近日媒体曝出18万可以买一个北京户口。这个市场存在多年,变化的可能主要是价格。

在此贴出06年在《21世纪经济报道》发的一篇报道,很多内容也许还不过时。

 

 

“给你一个户口”

北京“辞职设计师”和“户口大哥”的生意经

本报记者 秦旭东

北京报道

 
 

这是“旧时代影子”催生的两门“新生意”。

每年4到6月份,应届大学生毕业找工作的高潮时期,是“户口大哥”们生意最忙碌的时候。这些神秘的生意人,只有关心户口的大学毕业生们知道他们的存在,知道怎样和他们联系,怎样和他们“谈生意”,买一个北京户口。

每年,北京都有数以十万计的大学生毕业,而进京或留京指标只有1.5万个左右。区区一个户口正是决定他们是否能在北京找到安全感和归属感的关键指标。为了求得户口,他们往往“饥不择业”,很多人进入了自己并不喜欢的行业或企业,这又为刘昊斌们打开了市场。

刘昊斌是京城小有名气的“劳动法专业律师”,他为“北京地域内的应聘进京大学生量身定做”了一项法律服务——“辞职设计”。

“辞职设计”的服务对象是准备辞职跳槽的北京应届大学毕业生;服务目标:1.顺利辞职,开具离职证明;2.不向单位缴纳违约金;3.拿到自己的档案与户口。

策划一场完美的辞职

四年前从河南只身来到北京的时候,除了兜里揣着的律师资格证外,刘昊斌几乎一无所有,只能找一些“北京律师一般看不上的小业务”,劳动争议官司是他的机会。

刘昊斌逐渐发现,有很多为了一纸北京户口而择业的人在跳槽问题上和用人单位产生冲突。

刘昊斌的第一个客户,是一个中科大2003届的毕业生,他并没有在“签约企业”上过一天班,以2.5万“违约金”的代价得到了北京户口后,他拿着离职证明在另外一个公司找到了工作。当初没钱付“违约金”只打了个欠条的他,后来把“签约企业”告上了法庭,要求转出自己的户口和档案。

法院最后的判决是,企业把户口和档案转出,“员工”交足违约金。没有能打赢这场官司的刘昊斌,发现了重大突破——法院对“户口档案纠纷”的大门已经打开。

这实际上是一桩户口买卖,法院似乎并没有追查这种买卖的非法性,而是把它作为劳动争议处理。之前,很多法院和劳动仲裁机构都将这类纠纷排除在“劳动争议”范围之外,不予受理,而企业员工又不能向人事仲裁机构求助,那是专属于机关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通道。

为什么不可以由律师来为员工设计辞职方案,达到辞职之后顺利拿到档案和户口的目的?刘昊斌逐渐摸索出了一套辞职的流程,相配套的还有一个业务——他们以律所的名义为辞职员工开离职证明,证明该员工已经同原单位解除了劳动关系,相关争议已由本所代理。不少新单位都接受这种法律文书,辞职员工可以顺利入职。

刘昊斌曾多次碰到的一个法庭对手,是一家“中关村高科技企业”,该公司每年都能拿到不少北京户口指标。然而据曾经在该公司工作的毕业生们说,除了那个诱人的户口之外,这家公司的很多承诺都不能兑现。不少员工在干了一年半载之后都辞职走人,却往往在要求转出档案户口的时候遇阻。

“不时拖欠工资,做的业务也很一般,没什么科技含量,在里面干得不到什么锻炼。公司还在工资里扣了社保费,私底下却不给员工上保险。” 已经从这家公司辞职一年的小李至今还有些愤愤不平。

按照刘昊斌的设计,小李以特快专递邮件方式向公司寄出一个通知书,通知对方,“从收到此函之日起正式解除劳动关系”,要求对方“在三日内办理完工作交接手续”,“在一个月内将本人的档案关系转出”。然后,在两月多一些之后的恰当时候,申请劳动仲裁,没有被受理之后,将公司告到海淀法院,请求确认双方劳动关系已经解除,并要求对方办理档案关系转出手续。结果法院如数支持了她的请求。

同类的案件,刘昊斌操作起来越来越顺手,从最初的大量调解结案,到把违约金从3万~5万压到3千~4千,到后来已经是大部分胜诉。

尽管目前这类业务占他总业务的将近五分之一,不过刘昊斌很清楚,“随着法治的完善,这项业务存在的空间也将消失”。

但是,只要北京户口还是那么炙手可热,很多人的生意依然继续。

寻找一个叫hukou的ID

作为一项扶持政策,北京市每年给一些国企和经认定的高科技企业大量户口指标。一些企业在经历年复一年的“新人跳槽”之后,干脆彻底放弃以“金户口引凤凰”的期望,直接把得来并不费功夫的户口指标卖出去赚上一笔,还有一些企业则利用富余的指标搞些“创收”。

而对应届毕业生来说,找到有户口指标同时又令自己满意的职位,这样两全其美的事情已经不敢奢望。“找工作”和“找户口”,成了可以截然分开的两件事。

“如果你想知道这个‘行业’有多火爆,建议你到清华BBS的JOB版去看看。”小罗说。

小罗去年从某名校文科专业硕士毕业,她同一家国企签了三方协议,但是实际并不到那里工作,真正的劳动合同是和现在的工作单位签的,社保也在这边上。小罗的户口指标,是经人介绍的,“就是那些版上的牛人,比如什么‘户口大哥’”。

这些神秘的生意人大多活跃在网上,尤其是高校的校园BBS。他们有的可能只是“偶尔做几笔业务”,有的则做得非常专业。没有人知道他们真实的身份,也不需要知道,这是“行规”。他们通过各自的渠道获得一定指标,然后卖给应届毕业生,从中获得差价和“代理费”。

“户口大哥”们,通常只在论坛上留下电子邮件或QQ号,一般要看到你详细的简历、确认你是真的有购买需要,他们才会正式和你联系。偶尔有人留下手机号码,打过去,也常常是铃声响几下之后就是语音提示,“请通过短信联系,告知你的学历、毕业学校、专业等信息。”

小罗说:“当初也算是赌一把。”主要的担心是怕被骗钱,这并不是没有先例,有的即使不是存心骗你,但是事情最后没有办成,还是要收一些钱。

今年即将从某名牌大学电子系硕士毕业的某某说,自从前两年校园BBS对校外ID关闭以后,校外人员不能在上面留言,但对这个行业并没有什么实质影响,校园BBS上出现了很多“代友发文”的帖子。

在清华校园网之外,还有一个也叫水木清华的BBS,赵梦说这实际上校外人员自发搞起来的水木社区,是在校园网外的公网上。不过很少人关心它的“真伪”,只要它能提供足够多的信息就够了。

这个BBS站上有很多做“北京户口咨询”业务的人,做得最为专业、在圈内口碑比较好的有三个人,ID分别叫做hukou、gethukou和happy2008。他曾经找过happy2008,对方要价2万~3万,把相关申请材料备齐后,就由他全权代理了,指标批下来后交钱。

而价格上,则因学历、学校和专业的情况而不同,本科、非名牌大学(但至少也必须是211工程范围内的学校)和冷门专业价格要高出不少。

这种户口买卖,实际上要经过人事部门和学校几关。不过人事部门审批时很难区分出来,而学校通常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会主动干涉,“因为签订三方协议就算就业率,对自己也有好处,谁还会去做那个恶人?”一位曾在高校从事过就业工作的人士说。

关于户口交易的朴素思考

一个叫做211job的论坛上,有很多帖子的内容来自那个ID叫做hukou的“大哥”。每天收到很多内容为“某某学校,某某专业,硕士/本科,多少钱?”的短消息,hukou说,“我都不知道如何回复,所以干脆在这里把想说的话整理一下。”

甚至关于试用期、违约金、户口档案的问题,hukou也有系统解答。应届毕业生往往户口档案都调入公司,和公司还建立了“劳动关系”以外的“人事关系”。“我们可以理直气壮地要求不赔偿任何东西而解除‘劳动关系’,但是公司也可以理直气壮地要求你必须赔偿公司的损失,才和你解除‘人事关系’。所以‘试用期辞职不需要交纳违约金’这句话不是什么情况都适用的。”

有关户口档案的纠纷,不仅仅涉及劳动法律,还是人事政策和户籍制度等有关,大多数地方的劳动仲裁部门都不受理,海淀法院等少数法院对此打开了司法之门,才给了律师刘昊斌们进行“辞职设计”的操作空间。

辞职后想拿走户口档案,通常需要支付高额违约金。“你买一个户口还要花钱呢,人家给你解决了户口,怎么能不交钱就一走了之?”甚至有法官也和普通人们一样,有这样的“朴素观念”。

而最新的动向是,正在向全民公开征求意见的劳动合同法草案规定,除了因竞业限制约定和员工培训费用产生的违约金,其他任何形式的违约金将被禁止。草案还禁止企业向员工收取押金或扣留员工的证件。

如果这些规定成为正式的法律,与此相悖的很多现有规定——比如《北京市劳动合同规定》对违约金的规定,都必须修正,基于户口约定的违约金被禁止。

北京大学法学院劳动法专家叶敬漪教授说,户籍和人事制度改革是个错综复杂的问题,劳动合同法出台肯定会冲击现有的一些需要改革的做法,但是难以期待它迅速解决问题。

有专家分析说,户口指标作为一种公共资源,因为其稀缺性,从而产生“市场价值”,由此衍生了一条价值链,各种角色在这个链条上获得利益。

关于改变“进京、留京指标”这种从计划经济时代延续下来的做法的呼声一直不断,而更深层的探讨,延伸到户籍制度改革上——如何剥离附着于户口之上的社会保障等特殊利益,把之仅作为社会管理和服务的技术手段,通过市场的力量实现人力资源的自由流动,正是人们期待的方向。

而到北京已经三四年的刘昊斌,尽管看重这里的发展机会,却从来没考虑过给自己弄个北京户口。

话题:



0

推荐

秦旭东

秦旭东

106篇文章 1年前更新

以法治的视野关注新闻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