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2010年09月07日 11:34 本文来源于财新网 面对记者的采访,渭南官方群缄其口,多番搪塞;但私下对记者的行动却跟踪起来不遗余力

【财新网】(记者 贺信)就像一个被拨动的皮球,公权力机关一旦启动程序,就很难停下来,而且皮球是下行的,普通人没有力量可以阻挡。9月6日中午,北京律师周泽走出陕西省渭南市一看守所大门,他的表情让人想起这句话。

周泽代理的案件当事人谢朝平是一个退休检察官、报告文学作家,此前因为撰写了一本反映渭南移民的报告文学《大迁徙》,被渭南警方从北京带走,罪名是涉嫌“非法经营”。

周泽的心情,某种层面上来自公安机关“热情”过度,不仅有办案人员陪同会见,还有人在一旁录音录像。这些行为违反了《律师法》,是执法者公然犯法,但他们照样我行我素。

即便如此,这种“热情”也让媒体“羡慕”。因为记者面临的是集体沉默,如入无物之阵。第一天,领导们不在单位,第二天,领导们都在开会,第三天,领导们都出差去了。

好不容易堵到人了,公安局的副局长说,你们想问什么尽管列出来,下午回答你们,到了下午,手机无法接通。文化局的局长说,调查材料可以提供,下周一到办公室,翻过周末,周一到了,人却不见了,手机也不予接听。

一个记者已经坐在宣传部领导门口了,领导硬是不见。几年前,这个部门的工作人员还曾告诉同一个报社的另一个记者:宣传部就是记者的娘家啊!

领导干部尚且如此,办事员自然上行下效。例如,大多数人告诉你,手机这两天坏掉了,你问我手机也没用。更有笑话是:某局一个木讷的门卫给楼上拨了一个电话,挂掉之后告诉记者,某某让我转告你们,他不在办公室。

几天来,只有文化局一个科级干部敢于面对媒体,尽管他也不能将情况和盘托出,但是起码态度“热情”,让记者不忍心把他名字写出来,免得他成为沉默的官场中的异类。

媒体的行动,他们真的一点不关心么?

记者采访了一家移民,有人后脚就跟去了;记者住了一家宾馆,有人坚持不懈的查找帮着订房的人;记者坐了一辆车,车牌号就给人记下来了。

这种环境下,好几个被采访人都去了外地,主动的,或者被动的,他们说“这几天呆不下去了”。

但如果你认为渭南就是整个陕西舆论环境的代表,那也不对。陕西省委宣传部副部长任贤良曾经在接受媒体专访时说:“压制批评和监督,将来你要被抛弃。”他写过一篇文章,题目是《领导干部如何面对媒体》。文章中有一段话,说得很好:

“领导干部一定要克服轻视记者、蔑视媒体、回避采访、盲目应对等错误做法,要坦诚、自然、客观地面对记者。不要给记者上课,因为记者不是你的学生;不要给记者做报告,因为记者不是你的部下;不要敌视记者,因为记者不是你的敌人;要以平等的态度面对记者,因为记者是你的合作者。要及时回应记者的来电来访,尽力提供记者所需要的背景资料,利用事实来抓住记者的注意力,以事实为基础答复记者。要尽量不使用‘无可奉告’之类的语言,不当众拒绝某位记者的提问,不公开表达自己的偏见。不要企图控制记者,而是要控制自己的言行。领导干部如果能够把握新闻报道的特点与规律,将有助于吸引记者的注意力,激发记者报道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从而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文章中“名言警句”还有很多,有兴趣的可以点开这个链接看看原文:“领导干部如何面对媒体http://news.xinhuanet.com/theory/2009-05/13/content_11364303.htm

这篇文章曾经获得中央领导的肯定,不知道渭南的领导干部们有没有读过。按照文中观点,在人民群众和党和政府之间制造隔阂的,不是记者,更不是手无缚鸡之力的作家。

话题:



0

推荐

秦旭东

秦旭东

106篇文章 1年前更新

以法治的视野关注新闻

文章